博文

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, 2017的博文

无为和有为

今天看费孝通的《乡土中国》,上面提到两种生活态度,阿波罗式的和浮士德式的。 阿波罗式的态度指遵循宇宙已有的规律,不做任何改变,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生活在其中。有些像老子的 “大道无为”,最好的君主治理国家,就是什么也不做,做的越多就越有可能犯错误,同时也更加不满足现状,不光是治国,平时的生活也是如此。“五色令人目盲;五音令人耳聋;五味令人口爽;驰骋畋猎,令人心发狂;难得之货,令人行妨。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,故去彼取此。“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是在老子的千字文里面读到的,当时觉得玄的东西就很彰显个性,所以很喜欢,但是不是很懂其中的意思。人的心接触的越多,就越难以满足,所以不如从干脆克制自己内心出发。 我想起犬儒主义代表人第欧根尼,亚历山大拜访他的时候,他在晒太阳,所有财产只有一根棍子,斗篷,面包袋,木桶,亚历山大问他需要什么,他说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,不要阻碍我晒太阳。他们不希望对社会做什么贡献,需求也极为简单,当然这个做法,有些极端。 另外就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,他认为人类不断的追求,追求之后达到目标就是空虚,好像西西弗斯不断的往山顶推石头,推到了再掉下来重新推。 这几年流行的极简主义一部分也有这个意思,尽量精简生活所需。典型的设计有苹果,muji 另一方面浮士德式的生活态度,与极简主义截然不同,浮士德与魔鬼达成契约,说自己的追求是永远得不到满足的,如果满足了,魔鬼就可以把他带走,他则不停的向魔鬼提出各种愿望。变得年轻,富有,智慧,总是有许多新鲜想要的东西。尽管最终,浮士德帮助老百姓免受海浪侵袭,终于向魔鬼说满足了自己的心愿,但是他还是代表了一种不断追求的精神。 我很崇尚极简主义,生活上减少没有必要的愿望,但也不会走极端,还是有自己的追求,但是这个追求不应该是物质上的,更多应该注重在精神上。